第二十八章 摸底-《喧嚣之后》
第(2/3)页
陈背篓专程拜访了徐朝阳老师,要了解一下陈背篓和刘爱雨过去五年的学习状况,俗话说,知己知彼、百战不殆。
徐朝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陈背篓,尽管在过去的五年里,他对陈背篓漠视教育的无理和无知而愤怒,但对他现在的改变,仍抱着欢迎的态度。
这一两年,油坊门学校的学风变得浮夸,读书无用论尘嚣甚上,学生不爱学习,普遍贪玩早恋,家长也不积极配合教育,放任不管。
徐朝阳老师多次家访,阐述教育对一个人、一个家庭、甚至几代人的影响和重要意义,但家长们经不起世俗世界的诱惑,他们看到的是某某辍学后,在南方打工,每年赚好几千块钱;某某上学时,是差学生,后来竟然当了老板,开豪车住别墅,屁股后面跟着几个年轻漂亮的女人。
念书有个屁用,认识几个字,在城里不走错厕所就行;人生在世,关键还是要学会赚钱。
对于家长的浅见陋识,徐朝阳校长痛心疾首,鼠目寸光啊,萤火之光啊。
徐朝阳老师想了很多办法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但收效甚微。
当刘麦秆和陈背篓进行一场豪赌,谁考上状元、谁考进北京城谁就赢,输了的,光腚推磨、转圈丢人时,徐朝阳老师颓废沮丧的情绪为之一振,他如久旱遇甘霖的禾苗,又高高地昂起了头。
油坊门有救了,中国的教育有救了,如果油坊门每个学生,每个家长都将考上大学视为荣耀,落榜视为耻辱,何愁教育不振兴?
徐朝阳感谢陈背篓和刘麦秆此举,为急速滑坡的油坊门教育,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。
徐朝阳老师吩咐教学干事,从档案柜里拿出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纪的成绩册,查看刘爱雨和陈望春的成绩。
油坊门学校,每学期考两次试,十个学期,共计考试二十次,刘爱雨和陈望春的成绩基本紧挨着,都处在班级的中下游,刘爱雨以微弱的优势,11次领先于陈望春的9次。
陈背篓心底一片冰凉,徐朝阳校长像给他做了终极宣判一样,他有两个万万没有想到:一是陈望春的成绩在班级的下游,二是刘爱雨的成绩竟然比陈望春强。
恢复高考至今十余年,油坊门还没出过大学生,换句话讲,班上最优秀的学生,也未必能考上大学,而处在后面的陈背篓,要考上大学、高中状元,是不是一个梦?
在他印象里,刘爱雨又能唱歌又能跳舞,感觉她就是个花瓶,只是好看而已,她的成绩却在陈望春前头。
陈背篓对陈望春失望愤怒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