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6章 大事-《侯门锦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太后的病来势汹汹,不过是一晚的工夫,就陷入了昏迷!

    这让太医院的人慌做一团,岌岌自危,老皇帝虽然焦急,可理智还在,没有立即要这些人的命,却也责罚了不少人。

    可这对太后的病没有任何作用,太后依旧昏迷不醒。

    几个在封地的王爷得知了消息,纷纷上奏,表示想回来探病。

    这让老皇帝气得不轻!

    他能说什么?

    说不要他们回来?

    对几个兄弟他是防备的,这个防备,并没有因为他们离开京城,在各自的封地几十年就变弱了。

    哪怕是现在,他到了要立太子的岁数,也没有减轻对几个兄弟的防备。

    相反,因为岁数的增加,无法掌控的东西越来越多,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深,老皇帝对几个兄弟的防备和忌惮,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与日俱增,甚至比他的那几个儿子还要深。

    可对于几个兄弟的“正当”要求,他还真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
    太后都已经这样了,人家来探病,来尽孝,没准还是来见最后一面,他拿什么阻止?

    去年太后寿诞,他大张旗鼓地加派了人手,可以堂而皇之地说,这是为了京城的安全,是为了太后寿诞做的准备。

    这次,他用什么借口再次调动人手戒备,还是直接用行动告诉众人,他的心思?

    不管老皇帝如何纠结,几位王爷,该来的都来了。

    不知是不是大家心里隐隐有预感,这次王爷们都是带着家眷一起来的,正妃、侧妃,嫡子、庶子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阵仗,老皇帝稍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若是这些人真要做什么事,也不会带着家眷一起来。

    太后昏迷多日,太医院众人战战兢兢,翻遍了医书,也找不到正确的诊治方法,老皇帝甚至不惜下了皇榜,在民间找高人!

    这种紧张的气氛在年底萦绕在大家周围,隐隐有剑拔弩张的趋势。

    临近封印的时候,老皇帝终于决定举办一场宫宴。

    一是冲喜,二来也是应景。

    这次来探病的是鲁王与靖王,可老皇帝还是严阵以待。

    这两个,是他仅存的兄弟。

    不是因为两人的野心不大,而是因为两人懂得识时务和韬光养晦。

    两位王爷的封地都比较偏远,这些年也安分守己,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老皇帝猜疑心重,这些年没少让探子查探情况,更有甚者,安排了人长期居住在两人的封地,娶妻生子不说,在圈子里混得还不错。

    这些人,每个月都会送消息回来,不管大事、小事都要汇报。

    老皇帝有强烈的控制欲,不会让任何事脱离他的控制!

    宫宴的气氛很低沉,前来参加的,都是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与家眷。

    这些人从来没有像今儿这般小心翼翼过。

    按照程序,老皇帝与两位王爷要到太后的寝宫向太后祝寿,说几句吉祥的话。

    特别是现在太后昏迷,这个程序更不能少。

    靖王是剩下的三兄弟中岁数最大的一个,其次是老皇帝,最后才是鲁王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